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古镇大靖的庙宇群建筑,了解一下

    信息发布者:jiangyuze
    2019-05-23 09:57:16    来源:掌上古浪   转载



    古镇大靖的庙宇群建筑

    /姚光汉

    大靖镇曾是甘肃省的四大古镇之一,历来庙宇很多。笔者儿时,入读私塾,三易其所,都在庙中,对情景壮观,光怪陆离的寺庙神佛虽有所见,实不解其真谛,原来乃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明的产物和象征。现就见闻所及,略加追述,或可展示古镇大靖的历史风貌。时隔已久回忆不清,还望社会各界补充指正!


    大靖地处古浪县境内腾格里沙漠南缘,祁连山东尾北麓,历史悠久古远。早在汉武帝时,就在今大靖置朴环县。西晋改为魏安。西魏置魏安郡,北周废郡置白山县。隋将白山并入昌松(今古浪县)。唐代设白山戎。宋代为吐蕃和西夏所据。元帝国时称“扒里扒沙”(蒙语集市之意)。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遂改扒沙为大靖,次年增筑新边,建堡修郭。



    时旧存东、北两面墙址展筑计周围四百零八丈,高三丈九尺、厚二丈二尺、开西、南、北三门,上起门楼三座。外城一座,高三丈五尺,周围计三百零七丈,厚二丈二尺,开东、南、西门各一。历经各代,设防经营后,“盖此地控贺兰之隘,扼北海之喉,用以独当一面,而使凉镇无东西之虑者,不啻泰山之倚也”(《大靖参戎边公德政碑记》)。


    此处不仅是河西走廊门户要塞,且在南路通衢——兰新公路尚为便道之时,也曾是北往南来的驼运必由之路,东西交流的物资集散之地。因而曾在一定历史时期,经济昌盛,文化发达,伴随民族心理、宗教信仰、道德伦理和民俗传统等,寺庙宫观以及点缀布景诸建筑,相继而起。


    自明、清以来,越是文化昌明兴盛之地,庙宇也越是纷繁复杂,迭出不穷。据清·乾隆十四年《古浪县志》记载:建于明·万历年间的有城北隅真武庙、东北隅旗纛(dao)庙、里城中心玉皇阁外城东北隅寿国寺等,建于天启年间的有里程北隅关帝庙,建于崇祯年间的有城西北隅城隍庙、城外西北郊东岳庙: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有里城东南隅文昌宫、外城十字财神阁、城东北隅雷坛观、城南里许大龙宫等。

    清季直至建国前后,在大靖城内外及其附近如民权乡张新寨、横梁乡条子沟和酸小直沟以及昌灵山上,寺庙宫观星罗棋布,鳞次栉比,形成了新老交错,格局考究的庙宇建筑群。粗略统计约有八、九十处,仅大靖城里关外就有40座庙院,今以地图方位构成鸟瞰图(附后),俯首眼底,则南有大靖峡谷,逶迤(weiyi)而出。泉滩溪流,环大龙宫,经横沟桥绕城西而去;举目远眺,北依古城头,建有东岳庙。背枕明长城,迤逦青山寺。山头烽火墩(现达公墩),,有狼烟篝火,旁建关帝庙,有“黄龙”封锁.城东天师阁,城西文昌楼,东关外雷坛观,西关大树杈上三星阁,至高无上,相互对应,错落有致。里城正中玉皇阁,至高无上,外城十字拔地而起。里外城内分别有孔夫子文庙和关圣帝君武庙,有慈善祥和的白衣寺,还有阴森恐怖的城隍庙。城北有药王洞、百子宫,城南有斗姆阁,大龙宫,城头高筑魁星阁,四梢门均建文昌楼,清真寺,天主堂也在其中。有中国自生的儒教、道教,也有外国传入的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,等导致寺庙宫观多样化。对所有人类早期按照民族传统、宗教信仰、民俗习惯所塑造的天神、地祗上至“三清”尊神、玉皇大帝,到日、月、星、佛、菩萨、圣贤、神仙,下至地府阎罗自己民俗诸神,各得其所,各有寺庙。再经长城与昌岭山上森林从中的庙宇群相联,浑如一体,蔚为大观。


    这一切古迹风貌,在一定的时期内,真实地反映着大靖这块地方,曾在经济文化上有一定程度的繁荣昌盛。它同比邻地土门一起,曾有“要赚黄金白银子,走一回大靖土门子”之说,闻名遐迩。长此以往,慕名而来者有之,拜佛求神者亦有之,经商赚钱者比比皆是,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。前人喻为“塞外小北京”,为免太为夸张,但在历史上属边防重镇,为丝路古道文明古镇之一,却有史可鉴,有据可证。


    曾几何时,这些古迹庙宇,都被毁于一旦。虽有个别部分被挪作他用,但也面目全非,绝大部分已被“史无前例”地横遭破除,连带不少文物也化为乌有,各种雕塑、碑刻、壁画、匾额等,全部毁灭殆尽。如山陕会馆关帝殿廊内有块“大义千古”匾额,据说出自国内名家之手,名气很大,旅居大靖的文人雅士、凡夫俗子,都曾以亲眼瞻仰为快,此匾后被推成床板,“破旧利废,寿终正寝”。

    还有辛亥元老于右任手书“神恩获施”匾额一块,也被用作大肚案板。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,把这些民俗传统文化当做“四旧”,一概破除,固然愚蠢,但也不一定视为“至善至宝”,全盘继承。而今将这些特定时期,特定地域以特定主题为内容的社会文化现象略加记述,只不过是供作观察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而已。1992年4月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视察大靖时挥书题词“发展经济,重振丝路古镇雄风”,语言贴切,寓意深长。可见古镇风貌尚有回味余地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